方孝孺說豫讓應該勸説智伯,不要貪得無厭。如果不聽,就伏劍而死。這是愚忠。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。又說有道則現,無道則隱。智伯太貪,勸兩次不聽,不用再勸,更不用去死。豫讓士為知己者死,就是有點愚。——豫讓論
三垣。古代分周天恆星為三垣二十八宿。三垣即太微,紫微,天市。——親政篇
象祠。不是紀念大象,象是舜的弟弟。他弟弟名字叫象。象不仁,想要謀害舜。但《尚書》說,克諧以孝。象和瞽叟謀害舜,怎麽還能說家庭和諧呢。這樣推斷,象和瞽叟都被舜感化了。——象祠記
瘞旅文這篇感人至深,也有類似題材的文章,沒有這篇好。王陽明和這位旅人同病相憐,他們都是背井離鄉。王陽明很同情這位吏目,是真情實感。凡是這種發乎内心的文章,都很好看。古文觀止裏,或是議論古人得失,或是表達治國方略,再有就是詩文唱和。很少有這種至真至純的文字。——瘞旅文
淮海納土。吳越囯獻出土地,投降了宋朝,這叫納土。
文瑛與吾徒游。是説和我輩交游。——滄浪亭記
特薄其譴。減輕處罰。
徒之塞上。貶到海外。
以恣敵之出沒。恣,放縱,任憑。
馘。國,古代戰爭中,割取所殺敵人的左耳,以計數獻功。——青霞先生文集序
無之而不奇,斯無之而不奇也。他處處奇特,所以處處艱難。前一個奇是奇特,後一個奇,音鷄,不順利的意思。
徐文長恃才傲物,最後瘋了。如果他能澹泊豁達一些,就不會這樣了。這也是命運吧。——徐文長傳
待聖人之出,而投繯道路。聖人之出,是崇禎即位。投繯道路,是魏忠賢在路上畏罪自殺。
這篇好看,情景真切,場面身臨其境。魏忠賢也是窮苦人出身,有了權力,就變得越來越壞。古代宦官釀禍很多。那些太監也是百姓出身,有些都是後來變壞的。可見曾經不壞,經過熏染也會變壞。——五人墓碑記
《古文觀止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