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堯臣和朋友們登山,遇到一位苦行僧。他在一個山洞裏修行,已經二十年了。堯臣把這位僧人寫進了詩裏。東崖暗壑中,釋子持經咒,於今二十年,飲食同猿狖,君子聆法音,充爾溢膚腠,當期躡屐過,吾儕色先愀,遂乖真諦言,兹亦甘自咎。
古時的深山,不像現在有很多游客,一般都是人跡罕至,不知道這位僧人怎樣生活。這山是嵩山,冬天也有些冷,大概他以野果野菜爲食,吃的很少。衣僅夠避寒,是最低溫飽,保證活著,以便修持。
歐陽修寫給高若訥的信中,有這樣一段話:夫人之性,剛果懦軟,秉之於天。不可勉强,雖聖人亦不以不能責人之必能。
這本書不好,經常厚今薄古。比如説梅堯臣有時代和階級限制,無法苛求古人等等。類似這種話,大概是特殊時期寫的。作者所受的時代限制,恐怕更甚於古人。
《梅堯臣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