莊士敦和富善先生

莊士敦是溥儀的英文老師,他很喜歡中國文化,可他的性格很孤僻。他自己住在一所很大的宅子,只有一個看門人和管家。他還給自己取了一個中國的號,叫志道先生。莊士敦最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學和歷史,他認為東方的佛學理論遠超西方的聖經。所以他的幾十間房子全都用來藏書,他曾說:「我是一個獨身主義者,按照我們歐洲人的習慣,結婚以後,就得殷勤的伺候妻子,一切行動都要受她的約束,實在麻煩。我現在有了這些書籍,它們就是我的妻子,能和我做無聲的談話,我也不必伺候它。」(摘自《清宮回憶》作者溥佳)

莊士敦的這番話,令人想起了《四世同堂》的富善先生。富善也是英國人,和莊士敦一樣,富善也是個中國通,他喜歡北平,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他都喜歡。尤其喜歡收藏老舊的物件。他收藏著三十年前的木板年畫,並對此津津樂道。富善先生和莊士敦也有不同的地方,富善雖然也住著一所中國式的宅院,他也有不少藏書。可他的房間裡更多的是中國的字畫和小玩意,所以他稱自己的家是「小琉璃廠」。富善曾經與一位北平姑娘戀愛,但這個姑娘暴病而亡。自此以後,富善先生就不打算結婚了。

富善先生「在北平住过三十年」。而莊士敦一八九八年來華,一九三〇年返回英國。莊士敦和富善先生很相似,四世同堂創作於上世紀四十年代,老舍先生也許借鑒了莊士敦的經歷,這才有了富善先生這個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