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金之子,不死於市。這話史記中說過多次。范蠡的兒子犯罪待死,他曾說過這句話。但這話本不是他說的,因為原文是「吾聞」,可能來自於民間的諺語。貨殖列傳裡,司馬遷又說了這句話。按說天子犯法,與庶民同罪,何況千金之子。死與不死,和貧富地位本無關係。可是這句話一傳十,十傳百。漸漸陋規變作成例,本來是錯事,大家也容易去效法了。
倉廩實而知禮節,衣食足而知榮辱。這話對。飯都吃不飽,還有什麼禮節榮辱。但不是越富足就越有禮節,過猶不及,富足和仁義禮節沒有必然聯繫。殺身成仁,捨生取義的人有很多,大義當前,生死都置之度外,何況衣食。但就一般治國而言,這兩句話是不錯。讓百姓吃飽飯,穿好衣。然後教化育民,如果為求禮節,一位追逐富貴和名利,那風氣就會越來越差,背道而馳了。
三王之道不是堯舜禹,應該是禹,湯和周文王,對應夏商周三代,這是三王。
人事之紀,世間的倫理綱常。
《古文觀止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