酷吏列傳序,引老子的話:「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」。不認為自己有德,是真正的有德,是德之上。認為自己沒有喪失道德,這是無德的表現,是德之下。換言之,仁德,人人本具,無需外求。只要返璞歸真,就與仁德融為一體。也就沒有得失之分了。結語:「在彼不在此」德治為主,法治為輔。法治治標,德治治本。–《古文觀止》史記·酷吏列傳序
「已飨其力者為有德」,究實而論,這話沒錯。但這裡說的是假仁德,是假仁假義。真仁德就像王陽明說的致良知,發乎內心,源資本性,和利益沒關係。去偽存真就是修行。假仁假義,不宜宣揚。比如「竊鉤者誅,竊國者侯」,雖是事實,卻是歪理。如果人人奉為真理,那不是天下大亂了嗎?
–《古文觀止》史記·遊俠列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