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楚歸晉知罃》:「各懲其忿,以相宥也」,懲,克制。各自克制怨恨,相互赦宥人質。「以告不穀」,不穀是諸侯自稱,是一種僭稱。「必告不穀」,逼問之詞。「纍臣得歸骨於晉,寡君之以為戮,死且不朽」,古人講禮義廉恥,知罃打了敗仗被俘,即便歸國,也是戴罪之人,有可能被處死。「若從君惠而免之,以賜君之外臣首,首其請於寡君,而以戮於宗,亦死且不朽」。荀首是知罃的父親,兒子打了敗仗,使家族蒙羞,所以可能被戮於宗廟,以謝祖先。「若不獲命,而使嗣宗職,次及於事。而帥偏師以修封疆,雖遇執事,其弗敢違,其竭力致死,無有二心,以盡臣禮」。如果歸晉後被賜死,那是死得其所。如果得以不死,反令襲承要職,則必知恥而後勇。這是古人的氣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