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遲問稼圃,孔子批評他,似有輕視農民的意思。其實這裡沒有輕視農民,孔子認為德在先,才在後,樊遲既求學於孔子,就應當以修德為主,至於稼圃,只是一種技藝,即使農民種地,也不應局限於此,人當立志,所謂志者,非志於名,非志於利,乃志於為人,做有道德的人,不應局限於某種技藝。

「君子和而不同」,和是中正的意思,與「禮之用,和為貴」的和差不多。不偏不倚,恰到好處。

論語里仁篇,孔子和曾子的對話,將孔子的學說用一句話概括,「忠恕而已」,忠是嚴於律己,忠於道。恕是寬以待人。

葉公語孔子曰:「吾黨有直躬者,其父攘羊,而子證之」。孔子曰:「吾黨之直者異於是,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」。粗看孔子說的沒有道理,父親偷羊,兒子為其隱瞞,怎能是正直呢?《論語譯註》將「直」譯為坦白直率,這樣就能解釋孔子的話。父子相隱,天性使然,發乎天性,是最直率不過的,是天理。葉公說的兒子告發父親,是法理。相比之下,天理更坦白直率。朱子曰:「父子相隱,天理人情之至。故不求為直,而直在其中」

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人能弘揚真理,不能藉此為己揚名。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灤陽消夏錄一,有一段話:「宋儒之攻漢儒,非為說經起見也,特求勝於漢儒而已」,切中時弊。

《論語》《閱微草堂筆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