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淮陰侯列傳》韓信請劉邦立自己為代理齊王,「漢王大怒」,張良和陳平提醒劉邦,楚軍正包圍滎陽。如果韓信叛亂,形勢不利。劉邦馬上改變口風:「大丈夫定諸侯,即為真王耳,何以假為」。劉邦怒,是真實想法。封韓信為王是權宜之計,他只是利用韓信的軍事才能。
《扁鵲倉公列傳》:「人之所病,病疾多,而醫之所病,病道少」。人擔憂的是疾病多,醫生擔憂的是醫道不高明。這是說扁鵲見桓侯病入骨隨,無藥可治,無能為力,所以逃走了。
《劉敬叔孫通列傳》,韓信與匈奴聯合攻擊漢朝,劉敬說匈奴不可擊,劉邦不聽,囚禁了劉敬。後來劉邦被匈奴圍困,脫險後,親自赦免了劉敬,並殺了那些建議攻打匈奴的人。這段故事讓人想起三國時的袁紹,田豐反對袁紹征討曹操,袁紹不聽,囚禁了田豐,官渡兵敗,袁紹殺了田豐。劉邦與袁紹不同,他市井出身,不拘小節,能夠左右逢源。袁紹沒有這些特點。
《張釋之馮唐列傳》張釋之隨文帝出獵,上林尉不善言詞,文帝的問題上林尉答不出。嗇夫能說會道,所以文帝提拔嗇夫為上林令。張釋之說:「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,臣恐天下隨風靡靡,爭為口辯而無其實,且下之化上疾於景嚮,舉措不可不審也」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,收回了成命。上林尉不善言辭,但未必不了解,即便他是真的不了解,可他沒有巧言舌辯,為人樸實,知識可以學習,品格卻需要長期培養。嗇夫即便真的很有知識,但他誇誇其談,為人張揚,如果越級提拔他,浮誇之風會蔓延。子曰:「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風必偃」
《萬石張叔列傳》別人拿錯了錢,失主懷疑是直不疑偷的,直不疑沒有辯解,自己賠償了錢。後來真相大白,人們都稱直不疑為長者。古人云:「何以息謗,曰無辯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