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子吳起列傳》,吳起殺妻求官,為了功名,不擇手段,他帶兵打仗,臥不離席,行不騎乘。替士兵吸吮傷口,他這樣做更多的是收買人心。《張儀列傳》,韓魏相攻,陳軫給秦國獻計,他以卞莊子刺虎為例,勸秦國不要往救,坐收漁翁之利,一舉兩得。說得好聽是一舉兩得,實際上是趁人之危。這樣的事在戰國時期屢見不鮮。
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,完璧歸趙,澠池相會,將相和,這幾段都非常精彩,藺相如不畏強秦,據理力爭,奉璧入秦和澠池相會這兩段,司馬遷寫的尤其精彩。藺相如最難得的是能夠顧全大局,不居功自傲。廉頗是武將,性情耿直,我們很多人做不到知錯就改,因為顧及臉面,廉頗卻能負荊請罪,令人欽佩。
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,趙國被秦國所滅,其實自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,趙國漸漸強大,人才也很多,廉頗,藺相如,趙奢,李牧都是人才,秦國也不敢輕舉妄動,都是趙王錯用趙括,紙上談兵,一戰損失四十五萬人,傷了元氣,也斷送了趙國。一將無能,累死三軍。雖然趙國人才不少,還是亡國了。秦國的軍事強大,統一了天下,也只維持了十幾年,可見歷史不過是輪迴而已,沒有什麼千秋萬代,依靠武力征討,今天我強你弱,明天我弱他強,結果都是一樣。
「吾老矣,不能事君王」,句踐臥薪嘗膽,一雪前恥,這是快意的事。可吳王夫差樂極生悲,臨死前說的這句話多麼淒涼。
范蠡的兒子殺人被囚,他說:「吾聞千金之子不死於市」,讓人帶著錢到楚國託人情,可見人情社會自古有之。如果人情氾濫,就會無法無天。如果法不容情,就會人情淡漠,兩個極端都不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