攻乎異端和無友不如己

「攻乎異端,斯害也已」,《論語譯注》將這句話解釋為:「批判那些不正確的議論,禍害就可以消滅了」。這樣解釋似乎不太符合孔子的風格,八佾篇中孔子曾說:「君子無所爭,必也射乎」君子不會刻意爭取什麼,何況去批判別人?按照孔子的理想,君子應該以身作則,而不是一味的說教。子路篇有類似的話:「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」

查閱字典可以發現,「攻」既可以作攻擊解,也可以作鑽研解。比如「攻讀」就是鑽研的意思。孔子這句話,可以解釋為:「鑽研那些不正確的理論,這是有害的。」這樣更符合孔子的原意。這句話只是說出孔子的觀點,輕描淡寫的指出來,從語氣上看,這句話是自警,不是言辭激烈的批判。既然鑽研異端有害,那我就去鑽研正確的理論,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,做好自己的事也就好了。

「無友不如己」,《論語譯注》將「不如己」譯為不如自己。註解中說這句話有不同解釋,此處僅就字面譯出。如果用另一種解釋,把「如」字作「類」解。不如己就是不類乎己的意思。這句話就變成:「不要和不同道者交朋友。」這樣既符合儒家的風格,也合乎邏輯。如果解釋為「不要和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」,讀起來會很奇怪,放在論語全篇中,也感覺格格不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