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濱遜在荒島上度過了二十八年,他的經歷很傳奇。他製作各種生活用品,自己搭房子,燒製陶罐,製作雨傘。魯濱遜之所以能做各種用具,主要因為他的時間多。島上只有他一個人,他不用追求效率有多高,比如他為了製作獨木舟,花了一個月時間去砍一棵樹。他用錐鑿一點一滴將樹木鑿空,這項工作用了三個月。
若在人世間,他必被認為是瘋子,因為這是不可想象的,人們有很多事情要忙,沒人肯花如此多時間去做這樣的事。而魯濱遜獨處荒島,沒有過多的慾望,他做一件事雖然方法笨拙,但能心無旁騖,一心一意,不必和他人計較。從前的魯濱遜很少閱讀聖經。他的朋友將這本書放進了他的行李,他對此並不在意。自從來到島上,從偶爾翻看,逐漸變成常常誦讀。後來還為星期五講解聖經的意思。這說明人在絕境中更能摒棄雜念,專心致志。
如果不是被困荒島,凡有所需,首先想到的就是用錢買,絕少會自己去做。俗話說,由奢入儉難,可如果身處逆境,為環境所迫,也就只能自力更生,不得不如此了。假使在順境也能這樣,實在是一種境界。不必要的東西不去買,雖是必需品,若是自己能做,也不必花錢買。長期生活在商品社會,太過依賴金錢,再想回到節儉確實很難。所以看了魯濱遜的故事,很有啟發。
另外,不知「佐立」的結果如何。這個小人物很可愛,也很勇敢,令人印象深刻。